世界杨氏宗亲网

世界杨氏联谊会

中华杨氏大宗祠

当前位置: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» 新闻中心 » 杨氏春秋 » 各地宗祠 » 慈善公益 » 人物专栏 » 四知期刊 » 历史文化 » 族谱支系 » 各地分布 » 字辈派行 » 各地宗祠 » 台湾屏东楊姓总祠堂

台湾屏东楊姓总祠堂

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  2022-08-26 14:25:00  阅读20001025次

台湾屏东楊姓总祠堂

位于屏东佳冬乡六根村冬根路

始建于1920年,1923年竣工;重新修缮于2010年

楊岳斌(1822年-1890年),在回到家乡时,写了一首诗:“青年提剑走西东,百战余生万念空;今日归来何所有,半船明月半帆风。”

从而表达了自己青年出征,百战归来,并没有过分展示荣耀衣锦还乡,只期望有清风来相伴,明月照云帆……

屏东楊氏宗祠 屏东楊姓总祠堂。位于屏东佳冬乡六根村冬根路。始建于1920年,1923年竣工。祠堂坐北朝南,地势前低后高,建筑物采中高而两旁逐次低降形式,屋顶马鞍形,栋顶的马背接饰为琉璃剪贴及彩绘凿花,歇山顶、燕尾脊,典型的客家传统建筑。 祠前有“太极两仪池”。前殿后为天井,铺红色地砖,左右两侧各开一月洞墙门相通,墙门上的浮雕、彩绘及交趾烧,门窗装饰竹节,表现客家风格。 主殿主祀楊氏得姓始祖、开闽始祖、开台祖和台湾历代列祖列宗。祠内存有1923年台南知名彩绘大师陈玉峰的真迹。每年春秋两祭祀。为台湾三级古迹。

《台湾地名解说集锦·地名之由来》

屏东 屏东市昔称“阿猴”,是原住民方言谐音;后来又成为平埔族阿猴社民的部落,所以也称“猴社”、“阿猴寮”。又由于全市的地形好像一只坐着的猴子,故称“阿猴”,日据时期因猴字不雅而将“犬”部改为“纟”部。后来发现此地是位于高雄半屏山之东,所以按照位置来取名为“屏东”。佳冬 本地原称六根,开拓最初周围很多茄苳树,所以又叫“茄苳脚”,日据时期简化地名时,由于台语“茄苳”与日语“佳冬”相近,故改名为“佳冬” 另有一说:佳冬原称为“茄苳脚”,是来自本地马卡道族之茄藤社,因为茄藤与树名“茄苳”近音,乃变更为惯称的地名“茄苳脚”为本地之地名,在民国九年时,才更改为“佳冬”。 屏东佳冬乡楊氏宗祠”阴阳池“我们在进行客家民俗田野调查中发现,建国前梅州城乡各地都有专职的风水先生,其中有些风水先生还是文化水准比较高的人。

台湾楊氏祠堂修缮因缘

【記者溫筆良/佳冬報導】

列為三級古蹟的佳冬鄉楊氏宗祠,磚瓦掉落漏雨連連,棟梁蟲蛀,楊家後代向屏東縣文化局請求修護,拖了3年沒有下文,同是古蹟,位在幾百公尺外的蕭家古厝,文建會卻花了1億元整修,楊氏宗祠管理員楊芹明昨天氣憤說,政府對古蹟管理大小眼,綁手綁腳,乾脆任由漏雨垮掉,再由楊家後代收回整修。 最近梅雨不斷,雨勢大時,楊芹明得拿水桶、臉盆在宗祠的前庭後院接盛屋頂漏水,楊芹明說,天晴坐在前院,陽光透過破洞照射下來,楊家後代說,楊氏宗祠名為列入三級古蹟,實際上像破舊古廟。 昨天有從高雄來的參觀團體走進免收門票對外開放的楊氏宗祠,楊芹明大聲吼叫提醒遊客不要站在破瓦下方,有五、六處瓦片破碎,紅磚卡在破洞中,一不小心磚頭隨時可能掉落,砸到遊客的頭,出了意外,責任問題很難說得清楚。 文化局資產課人員前去了解,要求楊先用大塊塑膠布鋪上,免得漏雨越來越嚴重,楊芹明氣憤說,乾脆讓楊氏宗祠漏雨,磚牆垮掉,楊家後代再來接手整修。 楊家後代說,佳冬鄉公所附近方圓三、四百公尺範圍內,有蕭家、楊氏、懷忠門等3座三級古蹟,文建會花了1億元整修蕭家古厝,楊氏宗祠申請整修,喊了3年,屏東縣政府、文建會不搭理,政府對古蹟維護是大小眼、雙重標準。 屏東縣文化局說,屏東縣有16處古蹟,古蹟維護人力有限無法面面俱到,將會儘快派員到楊氏宗祠實地了解,處理漏水問題。(新聞來源:聯合報) 本次古迹修复工程的重点内容,是“最小程度的修复”及“不做过度修复”。 “最小程度的修复”,指的是抽换屋顶腐朽的屋梁为主,现场所有的木栋架几乎都做了保存。 “不做过度修复”指的是,不做臆测性的修复。如正殿屋架,后期改成为钢筋混凝土,保存良好,而在原有屋架无法确认情形下,做暂时现况保存。前后殿修复,以回复原有面貌为诉求,塑造出宗祠祭祀空间的庄严气氛。 本次修复特色,则使用了“科技工法”保存最珍贵的彩绘工艺。如上述的陈玉峰大师的真迹,就是以科技性的修复工法,还原作品的真实面貌。 宗祠中的水车堵交趾陶,在修复前已经完全佚失原图,修复团队与当代交趾陶大师郭志郎从残迹中建构昔日题材,配合客家宗祠忠义孝悌的装饰,以传统材料及工法呈现出全新的交趾陶工艺。 一座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台湾佳冬楊氏宗祠

一座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台湾佳冬楊氏宗祠,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曾因道路拓宽计画,正门与太极两仪池面临拆除的佳冬楊氏宗祠,经楊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曾因道路拓宽计画,正门与太极两仪池面临拆除的佳冬楊氏宗祠,经楊氏宗亲、关心保存客家文化资产的人士团体努力及县政府等各界协助下,得以保留并整建完工,划下历史新页。4日举办落成典礼,楊家子孙齐聚感谢各界的协助,才能将重修保留完整珍贵样貌的楊氏宗祠呈现在世人眼前。 一座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台湾佳冬楊氏宗祠

文化处长徐芬春、客务处长曾美玲代表县长曹启鸿到场,共同感谢楊氏宗亲及关心保存客家文化资产的人士团体,为楊氏宗祠及客家文化历史建筑的保留及整建努力。 楊氏宗祠创建于民国8年,在84年,太极两仪池与正门因道路拓宽计画面临拆除,由前任管理人楊揖衍与宗亲等人极力奔走,并召集楊家子孙成立保护楊氏宗祠后援会,且在高屏地区许多关心保存客家文化资产的人士团体,经曾贵海医师等人协调呼吁,与佳冬乡旅外乡亲共同努力,当时担任省议员的县长曹启鸿协助下,得以保留并整建。 楊氏宗祠是典型的客家祠堂,民国85年,屏东县指定为县立古迹,建筑不敌岁月摧残,有残圮现象,县政府与楊氏宗亲取得古迹维修共识完工后,成为佳冬地区继蕭家大伙房整建完成后,第二栋由县政府文化处整修完成的客家经典建筑。 文化处表示,本案规画设计树德科技大学建筑系老师吴奕德说,楊氏宗祠建筑有二大特点,一是,该案具有典型客家祠堂建筑特征,前方太极池为客庄建筑中罕见;该宗祠目前还保存着1923年,台南最富盛名彩绘大师陈的真迹,这是她出师之后第二年作品,画风潇洒,具有当代工艺价值。

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走进福建漳州2019-06-17,36名来自台湾桃园的乡亲来到漳浦县佛昙镇楊氏大宗祠,开展续缘之旅。 中新网福建漳浦6月18日电 (戴裕辉 曾惠龙)36名来自台湾桃园的乡亲17日来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楊氏大宗祠开展续缘之旅,进行恳亲交流、族谱对接、宗姓联谊,受到当地乡亲热烈欢迎。

两岸楊氏乡亲一起参观祖祠、拜谒祖先 台湾乡亲们来到楊氏大宗祠,与当地村民热切交流、闲话家常、了解故土人情。随后,两岸乡亲一起参观祖祠、拜谒祖先。当地乡亲向台湾宗亲赠送了纪念品。此次活动增进了两岸乡亲的了解,拉近彼此间了距离。

36名来自台湾桃园的乡亲在漳浦县佛昙镇楊氏大宗祠合影留念 据了解,漳浦县佛昙镇楊氏大宗祠,位于漳浦县佛昙镇岸头村,始建于明代,清嘉庆年间重修。漳浦佛昙楊姓之祖是宋末楊淑妃之弟楊亮节的第三子楊世隆,其后裔主要传衍漳浦县60多个自然村5万余人,并分衍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永泰、香港、台湾及印尼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。

两岸楊氏乡亲进行恳亲交流、族谱对接。 台湾桃园市桃园区水汴头楊氏亦由佛昙楊氏分衍。“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我们的根”,台湾桃园市桃园区汴洲里里长楊鑫坤说道,“祖先到台湾去已经200多年,从来都没有回来过。如今找到源头,我们所有的台湾宗亲会更向往我们的祖庙。”桃园楊氏宗亲会会长楊文镇也感慨道:“历代的祖先都有一个愿望:衣锦还乡,落叶归根。作为后代子孙,我们一定要常回来寻根拜祖。” 据悉,第七届“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”系第十一届海峡论坛配套活动,此次活动组织300多名台湾同名村镇乡亲来闽开展续缘交流,台湾乡亲考察福州、厦门、漳州、泉州、莆田、龙岩等地的旅游景点,并探访同名村镇,深化闽台文化旅游双向交流合作。
本文引用地址: